一座城市,既要“面子”,更要“里子”。2024年,湖北省荆州市全面启动燃气、供水、排水、综合管廊等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,城市基础设施底数进一步清晰,物联感知装置逐步覆盖重点领域,以“查病、看病、治病”方式一体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治理,把地下管网等“里子工程”打造成群众放心的“良心工程”。
守安全 护底线
荆州大学城“城市大脑”项目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内,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,荆州中心城区地下管网三维模型映入眼帘。在这里,水电及桥隧管网等城市体征指标一目了然。
2024年,荆州成立市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领导小组,形成并建立“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—省城市生命线公司(专业团队)—权属单位”三方联动协调工作机制,制定《荆州市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实施方案》,一体化高位推进项目实施。
按照“统筹规划,分步实施、风险管理、关口前移、资源整合,信息共享”的建设原则,荆州市融合运用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信息技术,对复兴大道1座高架桥、5公里供水管网、3436公里燃气管网、1667公里排水管网进行在线化监测、动态化预警、同化处置,实现城市安全运行的整体监测、动态体检、早期预警和高效应对。
查隐患 分步骤
城市管网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。荆州市围绕“源、网、厂、河、城”五个维度,采取网格化管理,将中心城区分为6个片区、67个区块,利用QV、无人船等设备进行管网检测,排查管网病灶。截至目前,共排查管网8162公里,发现市政管网混错接点3264处、河湖水入侵市政管网18处、自来水管网漏损20处,挤出外水约3万吨,降低了管网水位,提升了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,城区管网排查全面完成。
同时,中心城区以雨水排口为单元,划定199个治理分区,投入25.7亿元,实施六大行动:
整治末端——对中心城区252个雨洪排口进行梳理、分类整治,对63个封闭不严的闸门进行改造,新建智能分流设施,确保河水不倒灌、污水不溢流,并减少雨天排放污水浓度总量。
整治中端——重点对西干渠片区、雷家垱片区的67条道路、2978处市政管网混错接进行改造,补建管网5.5公里,恢复雨污水管网功能。
整治前端——对全市1340个老旧小区、108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实施雨污水分流改造。
能力提升——新建一座4万吨/日的雷家垱装配式净水站,启动一座2.5万吨/日的荆州新城污水处理厂建设,新建一处100亩的申联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。
河湖清淤——对荆襄内河、西干渠等河湖进行底泥清淤,清淤约40万立方米。
智慧赋能——对42座闸口、12个污水提升泵站、7座污水处理厂进行远程监控,对城区7条主要河流实行实时监测,对重点河湖进行无人机巡查。
通过实施一系列管网整治项目,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,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(5日生化需氧量)浓度不断提高。
“我们将围绕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和城市安全运行,全力以赴打好城市污水管网整治攻坚战役,全面落实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实施,保障城市安全运行,打造宜居、韧性、智慧新城市格局。”荆州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说。